今天是
  • 无障碍服务
    当前位置:首页-基层要闻
    基层要闻
    【办案故事】检察“温度”促和解 情法并举化心结
    时间:2025-04-24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【字号: | |

    初秋的辽东山区笼罩在细密的雨幕中,一场意外让宽甸县青山沟村的两户人家陷入寒冬。2024年8月的那个雨夜,贺某无证驾驶机动三轮摩托车在湿滑山路上失控侧翻,后斗里搭载的邻居于某被甩出车外造成重伤。当两家人因赔偿问题陷入绝望、剑拔弩张时,检察官的及时介入,让司法救助的温暖阳光穿透了阴霾,为后续的和解铺就了希望之路。

    雪中送炭司法救助解燃眉之急

    于某在ICU抢救数日后保住了性命,却永远失去了右小腿。于某截肢后,高昂的假肢费用和康复治疗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绝境。病床旁堆积的缴费单像一座山,压得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喘不过气。检察官第一次走进于某家,于某正偷偷抹泪:“往后这日子可咋过啊……”“别急,司法救助能帮你们渡过难关。”检察官立即整理材料,向综合业务部门移送救助线索,一边填写申请表,一边向于某解释政策:“这笔钱虽然不能完全弥补损失,但至少能让您先装上假肢,恢复基本生活能力。”

    破冰调解法律与乡情的双重奏

    解决了于家的燃眉之急,可铁窗后的贺某同样煎熬,家中患病的妻子需要照料,羊圈里60多只山羊无人喂养。检察官开始着手调解赔偿问题。第一次正式调解,火药味十足。在检察院的调解室里,于某的儿子红着眼摔了茶杯:“一条腿值多少钱?你们不赔钱有没有良心!”贺某的妻子掩面痛哭:“卖房卖地我们也认,可我们家借钱养羊全是饥荒,没钱啊……”检察官没有放弃,带着办案组多次走进山村,给于某算康复治疗的经济账,引导于某根据贺家实际经济情况,沿着合情合理的轨道提出赔偿请求。当检察官第四次来到村里调解,从下午一直待到天黑,调解陷入僵局时,检察官忽然提起往事:“你们还记得前年冬天时,贺大哥连夜背着你家小儿子下山救命的事吗?”这句话像把钥匙,“咔嗒”一声打开了记忆的闸门。于某突然捂住脸,泪水从指缝渗出:“那年我不在家,幸亏老贺及时把我儿子送医院抢救啊……”随后的调解中,检察官巧妙地将法律与乡情融合。检察官将贺某在看守所的忏悔带到于家:“贺某每天都在悔过,他说最对不起的就是老邻居。羊是他们家最后的财产,但愿意全部变卖赔偿。”真诚终于打动人心。于某长叹一声:“救助款解决了我的大难题,贺家的难处我也明白……”

    羁押必要性审查破冰后的新生

    于某主动递交申请书:“让老贺回家筹钱吧,我信他。”这份信任让检察官既感动又慎重。办案组踏着崎岖山路走访贺家,简陋的红砖房里,贺某老伴捧出的一沓借条刺痛了检察官的心。调取看守所表现记录时,管教民警说:“贺某时常懊悔流泪,说都怪他自己。”联席会议上,检察官逐条陈述:贺某无前科、真诚悔罪、积极赔偿,变更强制措施不会危害社会。最终,贺某被取保候审。释放那天,他攥着于某的申请书反复念叨:“我得对得起这份心。”将心比心,贺某将60多只山羊全卖了,将卖羊钱和四处筹集的赔偿款用红布包好,带着深深的歉意送到于某床前。于某拖着残缺的右腿费力起身,声音微微发颤:“当年你救了我儿子,今天咱们两家扯平了。”

    刑事和解用真心融化坚冰

    和解协议落笔的瞬间,两家人笑泪与共。和解后的日子,贺某也没闲着,时常到于某家地里帮忙干农活,晨雾中传来断续的对话:“等开春,咱两家一起打理桃园吧。”“那太好了,我出技术,你出山头。”结案那日,检察官站在村头的老树下,山风拂过卷宗扉页,那里多了一行小字:“案件办结应有回响,而最动听的,是人心和解的声音。”


    供稿:高佳宁


    您的位置:首页>基层要闻

    【办案故事】检察“温度”促和解 情法并举化心结

      2025-04-24

    初秋的辽东山区笼罩在细密的雨幕中,一场意外让宽甸县青山沟村的两户人家陷入寒冬。2024年8月的那个雨夜,贺某无证驾驶机动三轮摩托车在湿滑山路上失控侧翻,后斗里搭载的邻居于某被甩出车外造成重伤。当两家人因赔偿问题陷入绝望、剑拔弩张时,检察官的及时介入,让司法救助的温暖阳光穿透了阴霾,为后续的和解铺就了希望之路。

    雪中送炭司法救助解燃眉之急

    于某在ICU抢救数日后保住了性命,却永远失去了右小腿。于某截肢后,高昂的假肢费用和康复治疗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绝境。病床旁堆积的缴费单像一座山,压得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喘不过气。检察官第一次走进于某家,于某正偷偷抹泪:“往后这日子可咋过啊……”“别急,司法救助能帮你们渡过难关。”检察官立即整理材料,向综合业务部门移送救助线索,一边填写申请表,一边向于某解释政策:“这笔钱虽然不能完全弥补损失,但至少能让您先装上假肢,恢复基本生活能力。”

    破冰调解法律与乡情的双重奏

    解决了于家的燃眉之急,可铁窗后的贺某同样煎熬,家中患病的妻子需要照料,羊圈里60多只山羊无人喂养。检察官开始着手调解赔偿问题。第一次正式调解,火药味十足。在检察院的调解室里,于某的儿子红着眼摔了茶杯:“一条腿值多少钱?你们不赔钱有没有良心!”贺某的妻子掩面痛哭:“卖房卖地我们也认,可我们家借钱养羊全是饥荒,没钱啊……”检察官没有放弃,带着办案组多次走进山村,给于某算康复治疗的经济账,引导于某根据贺家实际经济情况,沿着合情合理的轨道提出赔偿请求。当检察官第四次来到村里调解,从下午一直待到天黑,调解陷入僵局时,检察官忽然提起往事:“你们还记得前年冬天时,贺大哥连夜背着你家小儿子下山救命的事吗?”这句话像把钥匙,“咔嗒”一声打开了记忆的闸门。于某突然捂住脸,泪水从指缝渗出:“那年我不在家,幸亏老贺及时把我儿子送医院抢救啊……”随后的调解中,检察官巧妙地将法律与乡情融合。检察官将贺某在看守所的忏悔带到于家:“贺某每天都在悔过,他说最对不起的就是老邻居。羊是他们家最后的财产,但愿意全部变卖赔偿。”真诚终于打动人心。于某长叹一声:“救助款解决了我的大难题,贺家的难处我也明白……”

    羁押必要性审查破冰后的新生

    于某主动递交申请书:“让老贺回家筹钱吧,我信他。”这份信任让检察官既感动又慎重。办案组踏着崎岖山路走访贺家,简陋的红砖房里,贺某老伴捧出的一沓借条刺痛了检察官的心。调取看守所表现记录时,管教民警说:“贺某时常懊悔流泪,说都怪他自己。”联席会议上,检察官逐条陈述:贺某无前科、真诚悔罪、积极赔偿,变更强制措施不会危害社会。最终,贺某被取保候审。释放那天,他攥着于某的申请书反复念叨:“我得对得起这份心。”将心比心,贺某将60多只山羊全卖了,将卖羊钱和四处筹集的赔偿款用红布包好,带着深深的歉意送到于某床前。于某拖着残缺的右腿费力起身,声音微微发颤:“当年你救了我儿子,今天咱们两家扯平了。”

    刑事和解用真心融化坚冰

    和解协议落笔的瞬间,两家人笑泪与共。和解后的日子,贺某也没闲着,时常到于某家地里帮忙干农活,晨雾中传来断续的对话:“等开春,咱两家一起打理桃园吧。”“那太好了,我出技术,你出山头。”结案那日,检察官站在村头的老树下,山风拂过卷宗扉页,那里多了一行小字:“案件办结应有回响,而最动听的,是人心和解的声音。”


    供稿:高佳宁